联系电话:0512-52251723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南三环路99号
邮编:215500
办学历史:纺织服装与设计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1990年成立工艺美术系,自此开始面向全省招生。1990年至2005年连续15年招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1991年至1998年在连续8年招收美术学专业学生基础上,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19年12月更名为纺织服装与设计学院。学院在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根据社会需求陆续增设了相关专业,现有2个一级学科,6个专业,形成了多学科专业交叉,“艺工融合、融入业界”的办学特色。学院大力进行学科研究,加强专业建设,重视师资队伍培育,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多次获选行业人才培养示范院校等荣誉,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办学特色:学院紧扣地方产业特色,秉承“产业导向、突出应用”的办学理念,围绕产业链规划学科和专业链,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科内涵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学院深度设计并建立向应用型转变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形成培养目标清晰、培养方向明确、理论基础夯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兼具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与学院双方需求构建校企联合培养课程模块,校企共建实践类课程,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新路,真正为企业培养更多用得上、留得住、上岗快的专业人才。因教学成果及产学研合作成果突出,近五年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二等、三等奖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团体标准5项,多个平台荣获国家级、省市级等示范平台称号。
科系设置:学院现有7个系部(包括6个系、1个实验教学中心)。设有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6个本科专业,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设计获批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日制在校学生1880名。学院现有教职工101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8人,博士学位教师32人,企业兼职导师7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省产业教授1人,国家级裁判3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1人,中国针织行业优秀总工程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技术带头人1人,省十佳制板师与省十佳设计师7人,省六大高峰人才资助与省高校教师青蓝工程资助3人。同时,聘请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长期任教。
教学实验室与学科科研平台:学院现有校内实验教学基地使用面积9400多平方米,设备总值2500多万元,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其中,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由配套的纺纱实验室、织物设计实验室、纺织材料实验室、纺织品检测中心、服装缝制工艺实验室、服装制版与裁断实验室、服装IE工程技术中心、服装创意设计实训中心、CAD实验室、针织设计与工艺实验室、感性工学实验室、三维人体数据采集实验室、数码图形图像实验室、服装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组成了实验(实训)教学基地。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由配套的CAD实验室、快速成型(3D打印)、木作工艺(CNC、激光雕刻)、综合材料(油泥模型)、丝网印刷实训工作室、金工首饰实验室、智能交互设计实验室、摄影实训室、美术作品展厅、天光画室、设计创新实验室等组成了实验(实训)教学基地。
学科科研平台: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与地方政府,行业权威机构及大型集团公司,共建了多个产学研用平台,包括: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工信部授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服装智能制板科研基地、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产学研创新研发基地、纺织工业(常熟)检测中心、中国家居五金产业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彩绘泥塑艺术研究所、江苏省大学生科学影像创作与研究基地、苏州市服装IE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熟纺织服装行业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服装造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常熟汇智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苏作家居设计专业委员会等。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与产学研用平台,面向师生全天开放,为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夯实了基础,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社会服务: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致力于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学院大力探索“行业学院”办学模式,2018年初,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签订共建行业学院合作协议。同时,与世界五百强企业、大型上市集团、行业标杆企业及学会、协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深度合作关系。学院为行业企业提供产品研发、企业技术难题破解、技术培训等优质服务,突显社会服务水平可持续发展优势。
国际交流:学院积极开拓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多年来,已经与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英国坎布里亚大学、利物浦大学、英国创意艺术大学、欧洲伽利略全球教育集团(Galileo-Studialis)及旗下的品牌院校LISAA巴黎高等应用艺术学院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在校学生提供了校际2+2本科双学位项目、4+1本硕连读项目、交换生项目等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学习机会,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学院荣誉:经过多年的办学积淀,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多次获行业颁发荣誉称号。
毕业前景:学院注重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加强学生求职能力培养及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拓展毕业生就业方向和渠道,从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每年定期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宣讲会。学生就业情况好,就业对口率高。就业率连续3年达99.5%以上,协议就业率达95%以上。学院与世界五百强企业、大型上市集团、行业标杆企业、外资或跨国公司、相关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就业基地,为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就业渠道。学院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将人才培养实践与创业孵化相结合,加强创业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持续6年有毕业生成功创业,形成一批创业明星。
品牌活动:学院强化学生社团建设,重视学生身心发展,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和素质养成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周到贴心的关怀与服务,提供完备的体育锻炼环境与设施,组织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为社会培养体质好、思想硬、专业强的高素质人才。
“花开半夏”毕业设计作品展
学院秉承“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办学理念,围绕产业链规划专业链,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不断发掘自身特色,探索艺术、技术融合的新路径,联合培养学生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展示作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创意和能力,综合汇报师生艺术风采。
3D打印创新创业平台
以“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为理念搭建了3D打印实践创新创业平台及培训基地。该平台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近三年完成了江苏省教育厅和各级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培训工作20余项,实现的项目化社会服务带动实验平台建设。通过此平台,培育出以3D打印技术为支撑的“创客教育+”学生创业团队,获批了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立项,成立了具备“艺术+科技”特点新型学生创业公司, 实现设计向市场的转化,助力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新高度。
“鲤工”智慧文创店是校企合作模式下由企业、在校教师、在校学生共同参与经营的实体项目。涵盖校本文创产品研发定制,师生手工艺作品艺术再塑,校内外师生知识服务,校内外文化互助等创业模块。以校内实体体验店为基本载体,以校本产品、精致工艺品售卖、知识网络化服务、品牌网络化宣传等形式,进行线上和线下创业实践活动。
“三叶草”公益项目是以学生文创产品设计研发为基础,以线上线下共同推广为模式,整合网络商城、共享平台、公益集市等营销形式构建的公益互助平台。项目为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展示才华提供广阔平台,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水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筹得公益资金扶助偏远地区贫困儿童。同时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倍受新闻媒体关注,报道30余篇。
“为爱而画”公益活动。学院已连续五年举办“为爱而画”公益活动,师生利用艺术特长,通过肖像绘画、公益集市、游戏互动、创意体验等形式进行现场爱心义卖,筹集善款。所得资金、物品全部用于建设“希望班”和资助校内重病师生。活动倡导“人人参与、快乐公益”的理念,鼓励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争当志愿者。
学生获奖:
近两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等国家级赛事获奖19项,其中2021年第九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8名,一等奖一项;此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红绿蓝杯“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等省部级赛事获奖165项;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设计作品大赛、江苏省艺术设计大赛等市厅级赛事获奖1054项。同时,学生积极参与国际设计类赛事,在2019意大利A’Design国际设计大奖赛中荣获重工设计类铜奖1项。
学生获得省级创新创业项目14项(创新12、创业2),省级校企合作项目2项,校级创新创业及校企合作项目35项(创新及校企30,创业5)。
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成果丰硕,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2篇,授权外观专利58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
【数据更新至2024年2月】